|
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編輯工作的多樣性时间:2023-05-16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越來越豐富,以往通過電視接收新聞信息的方式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新媒體的出現促進了網絡新聞平臺的發展,對電視新聞行業造成了極大的沖擊。如今電視新聞編輯工作如何創新,如何推動電視新聞編輯工作多樣化發展已然成為新聞行業關心的問題。在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只有不斷豐富新聞的呈現方式與表現形式,不斷與互聯網接軌,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引言 與國外的新聞節目相比,我國的電視新聞節目更具權威性和話語性。電視新聞肩負著傳遞正能量,幫助大眾樹立正確道德觀念的重任。當下,電視新聞正處于轉型發展時期,推動電視新聞編輯工作多樣化尤為重要。電視新聞編輯需要不斷完善和豐富新聞內容,創新新聞播報方式,增加與觀眾的互動,順應新媒體環境下新聞行業的變化與發展。本文從電視新聞編輯工作的現狀出發,分析如今電視新聞編輯工作存在的問題,探討促進電視新聞編輯工作多樣化的可行措施。 一、電視新聞編輯工作現狀 新聞編輯模式死板 與當下流行的網絡新聞不同,傳統的電視新聞因其內容的針對性和受眾的特定性,新聞編輯模式往往比較固定,這導致新聞語言大多比較嚴肅、專業。過去,電視新聞在固定的時間、使用固定風格的語言、按順序報道同類型的新聞,觀眾容易對日復一日的“格式化”新聞失去興趣,長此以往便形成了電視新聞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長此以往,追求新鮮感的年輕人不再愿意觀看電視新聞,電視新聞的觀眾主要為中老年群體。此外,電視新聞死板的編輯模式加劇了受眾的單一性,傳統的新聞編輯模式已然無法適應新媒體時代的發展要求。 新聞內容呈現方式同質化現象嚴重 現今,大部分電視新聞的來源相同,都來自熱點新聞的現場報道、記者采訪,新聞內容多為國際熱點、國家政治以及時事等固定主題,各電視臺播報的新聞內容大同小異。在同一新聞的報道中,各電視臺新聞內容的呈現方式同質化嚴重,大多采用主持人解說的呈現方式。近年來,盡管電視新聞加入了圖片、影像等現代媒體元素,但其內容呈現方式仍然較為單一。每個電視臺、每檔電視新聞節目都采取同樣的新聞呈現方式,減少了觀眾觀看新聞時的新鮮感。 脫離新聞受眾 隨著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對新聞行業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如今,人們只需一部手機就能了解天下事,各大網絡新聞平臺也開始運用大數據技術分析用戶喜好,向用戶定向推送新聞信息。在此背景下,人們對電視新聞的依賴程度逐漸降低,對新聞的偏好也發生了改變,觀眾不僅是接收新聞的主體,還是發掘新聞、評論新聞的主體。雖然新聞與大眾的關系發生了變化,但電視新聞編輯未能及時跟上時代的步伐,不論在新聞呈現方式,還是新聞選題方面,都沿用傳統的模式,缺乏創新。電視新聞編輯沒有從群眾的角度出發,缺少與群眾的互動,導致電視新聞對大眾的吸引力大幅下降,電視新聞的市場占有率逐年減少。 新媒體環境對電視新聞節目的影響 新媒體就是將現代科學技術運用于媒體行業,向人們傳遞信息的傳播形態。新媒體在日常生活隨處可見,例如微博、微信、抖音等平臺。新媒體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大眾提供溝通和交流的平臺,可以更真實、有效地呈現新聞內容。與新媒體新聞相比,傳統電視新聞的播放時間比較固定,新聞呈現方式同質化嚴重,缺乏與觀眾的互動。新媒體技術在新聞行業的廣泛應用沖擊了傳統電視新聞行業,越來越多的人因為工作、學習等原因傾向于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在新媒體平臺觀看新聞。而電視新聞受傳統新聞觀念的束縛,沒有改變新聞編輯模式,導致觀看電視新聞節目的觀眾越來越少,電視新聞編輯工作急需創新[1]。與新媒體相比,電視媒體也有獨特的優勢。如今,電視媒體仍然是我國新聞行業的主流媒體,具有權威性、話語性與領導性,F今我國仍然有部分地區網絡不發達,觀看電視新聞是當地人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電視新聞工作者要學會利用新媒體技術,在新時代將自身的優點和優勢繼續發揚下去,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梢,電視新聞對當今社會發展仍然具有重要意義,新媒體不僅給電視新聞編輯工作帶來了挑戰,也為電視新聞編輯工作提供了開拓創新的機會與動力。 推動電視新聞編輯工作多樣化的必要性 順應新媒體環境帶來的新聞行業的變化 任何一種思想、觀念以及事物都必須順應時代發展而不斷變化。傳統的新聞編輯思想具有一定的落后性和制約性,新聞編輯長期被這些條條框框所限制,無法適應當下網絡時代的發展。新媒體技術在新聞行業的應用沖擊了傳統的電視新聞媒體,新媒體平臺的新聞不論在觀看量,還是在討論熱度方面都比電視新聞要高。新媒體平臺新聞與電視新聞的內容大同小異,受歡迎程度卻相差甚遠,原因就在于兩者的新聞編輯方式與呈現方式不同。因此,電視新聞編輯工作的創新對電視新聞的改革至關重要,推動電視新聞編輯工作多樣化是必然趨勢。 更好地滿足大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全面步入小康社會的今天,大眾關注的重心由物質層面逐漸轉移到精神層面。電視新聞具有權威性,肩負著幫助大眾形成正確價值觀念,堅定大眾思想信念的重任。電視新聞不僅向大眾傳遞了新聞信息,滿足大眾了解時事的需求,還向大眾展現了一種正確的認識觀、評價觀[2]。當下一些網絡新聞媒體存在“標題黨”“博眼球”的現象,一味追求流量,有些不良新聞媒體甚至突破新聞底線,傳播虛假新聞信息,導致大眾產生錯誤的認識。 在這種情況下,電視新聞更要發揮主流引領作用,不斷進行自我完善和自我創新。電視新聞編輯工作作為電視新聞播報的重要一環,必須跟上時代步伐。電視新聞編輯要了解大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斷豐富編輯內容和編輯形式,以滿足大眾對新聞的需求。同時,電視新聞編輯工作的多樣化有利于提高電視新聞的美學藝術價值。人民群眾可以從有價值的社會新聞中得到正向反饋,了解世界,開闊視野,還可以從電視新聞中感受到世界的真、善、美,樹立正確的三觀。 新媒體環境下促進電視新聞編輯工作多樣化的措施 采編內容多樣化 不同時間段、不同電視臺的電視新聞風格相差很大。中央電視臺的新聞大多以政治時事為主,而地方電視臺的新聞多以地方熱點事件為主。中央電視臺因其權威性與特殊性,所呈現的新聞內容較為固定化,采編內容可擴大的空間較小,可以從新聞呈現方式入手對新聞編輯工作進行創新。專業的政治新聞與經濟新聞可以采用專家講解加上數據、圖片展示的方式進行動態化呈現,使專業性較強的新聞不再枯燥難懂。而地方電視臺則可以擴大采編范圍,使新聞內容更加貼近大眾生活,改變大眾對新聞的刻板印象。電視新聞可以向觀眾提供開放的投稿平臺,讓觀眾參與到新聞編輯工作中,從而使新聞內容更貼近人們的生活。 大部分觀眾認為民生類新聞更能反映真實的生活百態,電視新聞采編工作者應該從生活中的小事出發,主動挖掘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發揮新聞的真正價值。例如北京電視臺的《特別關注》節目,聚焦民生熱點,開放了觀眾投稿平臺,真正讓采編工作進入大眾生活,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同時,電視新聞編輯還要注意聽取觀眾的意見,盡可能用幽默、風趣的語言播報民生新聞,增加節目對觀眾的吸引力。同時,新聞編輯還要注意改變新聞的呈現方式。一個新興節目剛開播時觀眾往往新鮮感很高,收視率也很高,一段時間后,觀眾的新鮮感降低,收視率也隨之下降。因此,各電視臺要不斷挖掘新聞采編的創新點,避免節目熱度的降低。 運用多媒體技術,豐富新聞呈現方式 傳統電視新聞的呈現多以主持人解說為主。雖然現在電視新聞在播報中加入了圖片和視頻,但其呈現方式仍然具有單一性。新聞語言與主持人的新聞播報方式也對新聞的吸引力有很大影響,嚴肅、深奧的新聞語言加上主持人一成不變的表情容易使觀眾產生距離感,從而失去對新聞節目的興趣。如今,電視新聞編輯工作者也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動畫、三維影像與新聞播報相結合,增加新聞的真實性與趣味性。 例如,在播報三星堆考古新聞時,新聞編輯可以采用三維動畫技術還原三星堆原貌,讓觀眾切身感受青銅時代的震撼。相較于枯燥的文字新聞,觀眾更喜愛有動畫、有視頻、真實還原情景的新聞內容。新聞呈現方式的創新還可以從主持人解說方面入手,可以構建一個虛擬的動漫人物作為主持人之一,與其他主持人一起進行新聞播報,增加主持人之間的互動,打造新型新聞“偶像”,增加觀眾黏性。同時,還可以采取辯論、專家交流的方式進行新聞解說,增加新聞的互動性與活力。 編輯思路多樣化 網絡信息時代為人們生活帶來很多便利的同時,也造成了信息大爆炸的局面。大眾打開手機總能收到各種信息推送,這些信息中雖然有一些虛假信息,但也不乏一些有價值的新聞。物質生活的富足讓大眾開始探索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世界,人們已經不再滿足于單一的信息接收形式。碎片化閱讀成為大眾主要的信息接收方式,大眾往往根據一個新聞的標題或梗概決定是否繼續了解這則新聞。在此背景下,許多網絡新聞媒體為了博眼球往往夸大新聞內容,“標題黨”在網絡中隨處可見,新聞媒體的權威性受到了嚴重影響。 電視新聞作為當下新聞傳播的主力軍,一定要明確自己的定位,精心策劃編輯新聞內容,不可以為了吸引大眾目光而出現“標題黨”的現象。同時,為了順應新媒體環境下碎片化閱讀的趨勢,電視新聞編輯還應該從不斷創新思路,豐富新聞的表現形式。電視新聞編輯應該將采編的新聞資源按熱度進行分類整理,在固定時間將同一類型的新聞進行播報,讓大眾系統化地接收新聞信息,加深大眾對新聞的理解。電視新聞編輯還要注重新聞標題的恰當性,在迎合大眾喜好的基礎上篩選出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3]。新聞標題要盡量使用幽默、接地氣的語言精準表達新聞的核心思想。電視新聞還可以采取預播報的方式,通過預告吸引大眾的興趣,創新新聞表現形式。 開發新聞編輯平臺 新媒體環境下,網絡新聞平臺蓬勃發展,微博、微信公眾號上的新聞視頻可以達到上千萬次的播放量。網絡新聞平臺在一定程度上擠占了電視新聞的生存空間,人們往往因為電視新聞播放時間固定和播報方式模式化放棄觀看電視新聞[4]。這種情況下,電視新聞編輯要積極開發新聞編輯平臺,將新聞編輯工作與互聯網接軌,拓寬大眾參與電視新聞編輯的渠道,提高大眾觀看電視新聞的積極性。電視新聞節目可以開通官微、官博等賬號,在多媒體平臺上發布新聞預告,定時更新新聞界面。同時電視新聞編輯還可以運用新興技術在多媒體平臺中設置新聞回顧、熱點新聞推送等界面,打破電視新聞的時間限制,不斷提升電視新聞的影響力。在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編輯要改變以往在單一平臺固定播放新聞的思路,盡可能多地開發新聞編輯平臺,為觀眾帶來更好的新聞觀看體驗。 堅持“以群眾為本”的原則開展電視新聞編輯工作 促進電視新聞編輯工作多樣化的本質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信息接收需求。因此,電視新聞編輯工作應該堅持“以群眾為本”的原則,推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電視新聞節目[5]。電視新聞只有在內容和表現方式上不斷創新,迎合大眾喜好,呈現更多的優質新聞內容,才能在新媒體環境下得到持續發展。電視新聞編輯應該深入到人民群眾生活中,了解觀眾的想法,可以在新聞播報中設置觀眾互動環節,隨機連線正在收看電視新聞節目的觀眾,讓觀眾談談自己對新聞的看法,也可以在電視新聞頁面下方增加觀眾評論的字幕,讓觀眾在收看新聞時積極表達自己對熱點事件的看法,增強電視新聞與觀眾之間的聯系。 電視新聞編輯還應提高觀眾參與討論的積極性,主動了解觀眾的建議與想法,推動電視新聞編輯工作多樣化發展。電視新聞編輯應該耐心接聽觀眾的熱線電話,虛心接受觀眾提出的意見,群策群力,制作更多優質的電視新聞節目。電視新聞編輯要從觀眾的角度出發,不斷完善電視新聞的編輯方式與呈現方式。 結束語 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在為傳統電視新聞媒體帶來挑戰的同時,也為其提供了新的機遇。電視新聞工作者需要思考如何創新編輯工作,拓展電視新聞編輯工作的多樣性以實現電視新聞的創新性發展。電視新聞編輯首先應該堅持“以群眾為本”的原則,多采編生活熱點事件,使電視新聞更加接地氣。同時,電視新聞編輯還應該轉變編輯思路,利用現代媒體技術使新聞在呈現方式上更加多元化,以迎合觀眾的喜好。在未來,電視新聞編輯還要與積極與互聯網接軌,開發新聞編輯平臺,順應新媒體的發展規律。 注釋 [1]王秀華.新媒體對電視新聞編輯的影響與應對研究[J].中國傳媒科技,2022(06):97-99+110. [2]宋冬青.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路徑分析[J].文化產業,2022(01):25-27. [3]傅健.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編輯的媒介素養與業務創新[J].傳媒論壇,2021,4(22):83-85. [4]任峰.傳統電視新聞編輯在新媒體環境下的創新與發展分析[J].文化產業,2022(16):4-6. [5]邱偉軍.論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創新[J].中國報業,2021(24):98-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