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頁 >> 期刊中心 >>文化傳承 >> 全媒體時代廣東紅色文化傳承與創新
详细内容

全媒體時代廣東紅色文化傳承與創新

时间:2023-05-19     作者:史麗萍【原创】

廣東紅色文化資源極其豐富,運用全媒體和新技術能煥發紅色文化新時代活力。當前,廣東紅色文化的傳承存在內容流于形式、新舊媒體融合不足、新興傳播技術應用較少等問題。為推動廣東紅色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需建立傳播傳承傳播機制,構建全媒體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全媒體宣傳矩陣,應用新興技術,培養紅色文化全媒體傳播人才。

廣東紅色文化資源極其豐富,有革命遺址近4200處。全媒體是多網歸一、多終端歸一的立體化、全維度的信息傳播形式,具有信息輻射面大、傳播速度快等特點[1]。[1]運用全媒體方式來傳播紅色文化,能夠煥發紅色文化的新時代活力,對廣東紅色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產生巨大影響。因此,相關人員我們必須科學地認識和運用全媒體傳播方式和新興技術,推廣東紅色文化的傳承和創新。

廣東紅色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重要價值

廣東省在2020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就中提出:“大力保護傳承紅色文化,建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打造紅色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盵2]紅色文化是黨帶領人民在實踐中總結凝練而成的先進文化,傳承和創新紅色文化具有蘊藏著重要的價值。

具有精神引領價值

紅色文化的核心內容是以紅色精神為主體,其具有精神引領的教導作用。在革命戰爭年代,紅色精神是激勵戰士們奮勇向前的沖鋒號,指引著人民群眾不怕犧牲、排除萬難、爭取勝利;新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紅色精神又成為激勵了人民群眾在建設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過程中克服困難的奮發號角,號召激勵全國人民團結一致,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

具有堅定文化自信的價值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必須長期堅持和加強。紅色文化是文化自信的來源之一,紅色文化中蘊含的精神和內容,能讓后人了解革命烈士和革命先烈輩為國家、為民族、為理想不惜犧牲自我的感人事跡,提升國人的文化認同度。廣東紅色文化是寶貴的文化資源,對它的其進行傳承和創新是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礎根基。

具有經濟開發價值

紅色文化是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產業的全面發展離不開紅色文化的繁榮發展。因此,必須開發和利用紅色文化資源,發揮其經濟價值。通過開發和利用紅色文化資源,推動其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在兼顧紅色文化公益性的同時又挖掘其經濟性,推動紅色文化產業蓬勃發展。

廣東紅色文化傳承與創新現狀

廣東紅色文化資源概況

廣東省是近現代革命的策源地,其革命文物延續年代最長、種類最齊全。廣東省共有21個市82個縣列入國家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是全國為數不多全域覆蓋的省份。據普查統計,廣東省有紅色革命遺址有4189個,和革命歷史相關的其他遺址385個[3]。;全省現有革命類不可移動文物2035處,革命類珍貴文物50004544件(套)。[4]

廣東紅色文化傳承與創新成就

積極推進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利用

近年來,廣東省十分重視對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利用工作十分重視,統籌資金實施《廣東省紅色革命資源保護利用三年提升行動計劃((2019—-2021))》,開展革命遺址大普查,建立紅色文化資源數據庫。2022年3月1日,廣東在全國率先實施了紅色文化資源專項保護條例——《廣東省革命遺址保護條例》,填補了革命遺址保護制度的法律空白,為廣東的革命遺址保護傳承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據和制度保障。

充分發揮紅色文化的育人作用

廣東省目前已開發利用的革命文物建筑有960處,各地級市利用紅色文化資源建成了一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革命展館,作為各級單位和企業團體的黨史學習課堂,并免費開放給,供人們參觀學習。同時,廣東省還將紅色文化宣傳融入政府日常工作中進行宣傳,推動學校紅色文化教育的改革創新,依托“紅色課堂”等實踐活動,引導全社會了解、認同、和弘揚紅色文化。

文旅融合發展紅色旅游

廣東省現有11家4A級及以上紅色旅游景區,13家全國國家級紅色旅游經典景區,鴉片戰爭博物館、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入選全國紅色旅游發展典型案例。近年來,廣東省充分挖掘和利用紅色文化資源,完善配套設施,推出了100多條紅色旅游精品路線路,打造開展了“廣東紅色文旅護照”、“重走長征路”、“走讀廣東、粵游粵紅”主題系列品牌宣傳活動,全力推動紅色旅游發展。

拓寬展紅色文化傳播渠道

在紅色文化傳播方面上,廣東省融合新舊媒體優勢,通過線上線下多渠道傳播紅色文化。通過拍攝革命故事微視頻、革命人物紀錄片等方式,提升紅色文化的吸引力。如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于2020年拍攝紀錄片《追尋紅色足跡》,在廣東電視臺播出,并向在學習強國等網絡平臺進行推送;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頻道《國寶檔案》欄目組合作在中央臺推出了10集《紅色經典》廣東系列節目,;發布短視頻創意作品1000多部,追尋紅色記憶,傳播紅色文化。

全媒體時代廣東紅色文化傳承與創新存在的主要問題

全媒體時代,廣東紅色文化的傳承迎來了新的機遇。但是,當前廣東紅色文化的傳播基本仍上處于單向維度傳播,未還沒能完全發揮全媒體的優勢,在內容、技術應用等方面都存在著一些問題。

內容流于形式,缺乏吸引力

首先,廣東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大多數還停留在表層的基礎設施建設,缺乏深度挖掘。目前,廣東紅色資源的開發以修建完善革命紀念館、革命英雄故居、烈士陵園等為主,如陽江市文昌宮、林元熙故居等,紅色展館布展形式陳舊,缺乏吸引力。其次,紅色文化宣傳內容表述刻板枯燥乏味,缺少活力。廣東紅色文化宣傳內容的陳述是采用官方敘事話語體系,方式較為刻板,與時代脫軌。比如廣東各地方紅色展館基本都是通過圖文方式陳述當地的紅色歷史,內容具有說教色彩,讓難以給人難以留下深刻印象。

新舊媒體融合不足,缺乏系統性

目前,各個媒體仍處于各自運作的狀態,傳播資源難以整合,廣東紅色文化的傳播基本以“線下傳播”為主,主要傳播方式包括各紅色展館講解員的解說,舉辦紅色文化研討會,撰寫紅色文化系列叢書等,傳播范圍較小,傳播效果也較差低。在運用新媒體運用方面上,廣東紅色文化雖然借助媒體的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等進行傳播宣傳,但內容更新較慢,瀏覽量、閱讀量較低。此外,新媒體傳播方式雖然具有內容表達形式多樣,時效性、互動性強等優勢,但也存在是內容把關不嚴,缺乏權威性等弊端。

新興傳播技術應用較少,缺乏創新性

當前廣東紅色文化的傳承在技術創新上還有所欠缺。首先,紅色文化資源數據庫建設尚未完善。目前,廣東相關部門雖已編寫了各種紅色文化書籍,建成了紅色文化傳播小程序和網頁,但未沒建立起系統的紅色文化資源數據庫。其次,隨著5G通信技術的逐漸普及,可視化傳播方式受到人們的青睞,VR、AI 等技術的應用可使紅色文化實現場景化傳播,人們在游覽紅色景區時能獲得得到沉浸式體驗。但是,當前廣東各個地方紅色文化展館較少運用到VR、AI技術,這不利于廣東紅色文化傳承與時代接軌。

全媒體時代廣東紅色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對策

傳承與創新是廣東紅色文化實現可持續發展,煥發新活力的重要途徑。進入全媒體時代,廣東紅色文化的傳承和創新也要需與時俱進,大力運用全媒體傳播方式來傳承和創新廣東紅色文化。

建立廣東紅色文化傳播傳承傳播機制

廣東紅色文化傳承的主體是青少年,他們也是推動紅色文化傳承與創新的主要力量。建立廣東紅色文化傳播傳承傳播機制,重點是提高青少年對紅色文化的認知水平。

首先,要加強紅色文化的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要加強對廣東紅色文化的認知和了解和認識,向子女講述紅色革命歷史和紅色故事。同時做好紅色文化教育指引,引導孩子觀看紅色影片,閱讀紅色書籍,帶領孩子前往革命遺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觀學習,接受紅色文化的熏陶,以此引導子女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歷史觀。

其次,要加強紅色文化的學校教育。青少年學習紅色文化最重要的途徑就是學校教育,學?梢栽谒枷胝握n中加入進廣東紅色文化的相關內容,也可以將把紅色文化融入到校園文化中進行傳播,打造校園紅色文化宣傳窗口,舉辦紅色文化主題活動。例如舉辦傳承紅色文化征文比賽、演講比賽、短視頻創作比賽等,激發學生學習紅色文化的熱情,加深學生對紅色精神的理解,提高學校紅色文化教育的效果。

最后此外,要加強紅色文化的社會教育。除了家庭、學校教育外,社會教育對青少年也有著重要的影響。廣東作為紅色革命熱土,更應注重紅色文化的社會傳播,例如在街道社區、街道宣傳欄上打造“紅色文化陣地”,在休閑公園設置“紅色文化長廊”,營造全社會傳播紅色文化的濃厚氛圍,提高發揮紅色文化社會教育的作用。

構建紅色文化全媒體意識形態話語權

意識形態工作話語權必須牢牢掌握在手中,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動搖,這是全媒體時代紅色文化傳播的關鍵點,紅色文化傳承的內核是保持紅色底色。[5] 進入全媒體時代,紅色文化的傳播的方式和渠道不斷增加增多了,但大多數媒體平臺的對紅色文化的宣傳內容乏味,缺乏創意,難以激發受眾興趣。新媒體平臺具有開放性、共享性等特征,導致一些關于紅色文化的不當言論未沒經嚴格審核就傳播出來,造成惡劣的影響。對此,應構建紅色文化全媒體意識形態話語權,保持紅色文化的紅色底色。

首先,打造紅色文化意識形態專題網頁,創新紅色文化話語體系,優化內容和形式,提升紅色文化的吸引力,以擴大紅色文化的傳播陣地。其次,打造紅色文化全媒體宣傳常態化機制。廣東紅色文化的傳播,還應落實到各級單位的網站、官方微信公眾號、抖音號、微博等新媒體平臺的日常宣傳中。最后,構建全媒體意識形態話語權,提升紅色文化的影響力。通過全媒體多形式傳播紅色文化,釋放更多的正能量,使一些網絡上關于紅色文化的不當言論或謠言不攻自破,進而鞏固意識形態的主陣地。

建設全媒體宣傳矩陣,打造廣東紅色文化IP

首先,利用全媒體矩陣打造“廣東紅色文化高地”。發揮傳統媒體傳播的權威性和、新興媒體即時性、互動性的優勢,整合新舊媒體資源系統地宣傳廣東紅色文化,增強強化紅色文化的傳播效果。例如,在南方日報、羊城晚報、廣東電視臺等傳統媒體建立廣東紅色文化宣傳專欄;建立開通微信公眾號、視頻號等新媒體官方號,定期發布廣東紅色文化的相關文章、短視頻等;定期舉辦紅色文化直播活動,打造廣東紅色文化的全媒體宣傳矩陣。如廣州開辦了“新時代紅色文化講習所”,在全省率先創建了紅色文化全媒體傳播模式,通過網站、APPpp、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開創進行紅色文化在線直播,365天24小時授課“不打烊”。

其次,整合優化紅色文化的內容和形式,利用全媒體打造廣東紅色文化IP。結合利用文字、圖片、聲音音頻、視頻等多元素,圖文并茂、,繪聲繪色地來展現紅色文化,提升廣東紅色文化的吸引力,吸引更多受眾主動來了解紅色文化,弘揚紅色精神,打造廣東紅色文化IP。如廣州充分挖掘和利用紅色文化資源,開展“線上+線下”的紅色文化宣傳活動,通過抖音短視頻挑戰賽、定制紅色主題音樂舞蹈、網絡達人打卡等多種潮流方式,全力打造“廣州紅”城市特色IP。

應用新興技術,沉浸式傳播紅色文化

進入全媒體時代,廣東紅色文化的傳承也要與時俱進,應用新技術提升傳播效果。首先,建立廣東紅色文化資源數據庫,對廣東紅色資源實施數字化保護。如廣東省博物館運用可移動文物多維數據采集、空間虛擬成像、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建成了廣東省可移動革命文物數字化保護利用平臺,多維展示革命文物、革命人物故事等,多角度弘揚廣東紅色文化,實現紅色文化數字化傳播。

其次,應用新興技術創新紅色文化展館的展示及傳播方式。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升級展館傳統的圖文展示櫥窗,讓參觀者掃二維碼就可聽到紅色景區的語音講解或看到視頻同步講解。如廣州市積極推進紅色文化傳播數字化傳播,發布開發了“紅色旅游金牌解說”在線講解軟件,游客只需掃碼,就能在線聽到紅色景區的詳細講解;。同時,應用先進展陳技術手段展示紅色文化,利用 VR 技術模擬革命歷史的真實場景,使紅色文化傳播方式從靜態升級為到動態,讓紅色文化資源“活起來”,提升了游客的體驗感。又如惠州市在惠州東江縱隊紀念館、惠東中洞革命紀念廣場等9個紅色景點開通VR全景展示;又。再如“廣東網上紅色展館”、“廣東網上紅色地圖”、“打卡廣東紅”3個小程序,其運用VR新技術,將線上“云打卡”游覽紅色地標、追尋紅色足跡、重溫崢嶸歲月化為一種“網紅”新風尚,讓游客在沉浸式體驗中感受到革命勝利的來之不易,增強愛黨愛國情懷。

培養紅色文化全媒體傳播人才,提升紅色文化宣講員的專業素養

要實現全媒體矩陣傳播廣東紅色文化的全媒體矩陣傳播,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是關鍵。首先,要培養新媒體技術、運營等方面的人才,尤其是紅色景區要加強對全媒體運營專業人才的培訓學習,不斷地提升工作人員的專業服務水平,運用新技術改造紅色展館,盤活紅色文化資源。其次,要提高紅色文化宣講員的專業素養。紅色文化宣講員是紅色文化的主要傳播者,對廣東紅色文化的傳承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要加強大對紅色文化宣講員的培訓力度,除了紅色景區的宣講員和原有的宣講團之外,向全社會吸納有具有紅色文化專業知識的人才,打造優秀的紅色文化宣講人才隊伍。

結語

當前,廣東對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利用給予了政策和資金的大力支持,運用全媒體來創新紅色文化的傳承路徑也成為新時代的必然選擇。值得注意的是,進入全媒體時代,受眾不僅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他們也是內容的創作者和傳播者,紅色文化的傳承還可以聚合受眾的創作力量,傳承和弘揚和豐富廣東紅色文化。

注釋:

[1] 滕慧君.全媒體時代紅色文化傳承路徑探析[J].人民論壇,2020(22):138-139.

[1] 滕慧君.全媒體時代紅色文化傳承路徑探析[J].人民論壇, 2020(08上):138-139

[2]廣東省人民政府網站.2020年1月14日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在廣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2020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EB/OL]].(2020-01-19)[[2023-04-08]].http://www.gd.gov.cn/gkmlpt/content/2/2875/post_2875129.html#45.

[3]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中共陽江市委黨史研究室.廣東省革命遺址通覽·陽江市[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社,2014:6.

[3]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廣東省革命遺址通覽.陽江市[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社,2014:6

[4]澎湃號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8026002

[5]滕慧君.全媒體時代紅色文化傳承路徑探析[J].人民論壇, 2020(08上):138-139


站群導航
版權所有:《文化產業》雜志社    糾錯電話:0351-4120998 郵 編: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區柳巷南路云路街2號  投稿郵箱:whcytg@163.com

晉ICP備2021019266號-1 | 國內統一刊號 CN 14-1347/G2 | 國際標準刊號 ISSN 1674-3520

廣告經營許可證號 1400004000083 | 郵發代號 22-415 |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12377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

www.aimei99.com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蒼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鈕 seo seo
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试看_4444亚洲人成无码网在线观看_精品天堂无码久久亚洲欧洲_国产欧美精品Va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