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次創作短視頻合理使用制度的適用與完善时间:2023-09-05 二次創作短視頻正處在巔峰發展時期,然而在其繁榮發展的背后一直存在著作權侵權和合理使用的爭議,F嘗試對案例進行實證分析,并從“兜底條款”封閉性的缺陷以及“適當使用”和“轉換性使用”的標準設置等方面來解析現存的合理使用制度。經過分析,試圖提出對“兜底條款”進行開放性適用解釋,利用“轉換性使用”完善對“適當引用”條款的解釋以及落實短視頻平臺與著作權人簽訂著作權許可協議等建議來完善合理使用制度,從而更有效地解決二次創作短視頻的糾紛。 二次創作短視頻作品屬性界定 二次創作短視頻能否適用合理使用制度的重要前提是其是否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以下簡稱著作權法)所規定的作品。要判斷作品屬性,需要從以下三個構成要件進行考量:第一,作品是否限定在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第二,作品是否具有獨創性;第三,作品能否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在司法實踐中,判斷二次創作的短視頻是否屬于作品,各方對短視頻所屬領域以及其能否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并無太大爭議,而是多集中在作品獨創性的認定上。 我國著作權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著作權法實施條例》)均未對作品的獨創性作出規定。有學者認為根據《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三條對“創作”的定義,“智力投入”應當作為衡量所有作品獨創性的一般標準。筆者認為二次創作短視頻的創作與傳播有助于公眾的多元化表達和文化的繁榮,對短視頻的獨創性認定應當參考攝影作品對創作高度的考量予以適當包容,因為二次創作短視頻需要依賴原作品,不應當要求其具有絕對的創造性,只要能體現出作者獨特的構思,或者作者對視頻的編排有自己獨特的表達,便可認為其具有“獨創性”。 二次創作短視頻適用合理使用制度的爭議 “兜底條款”封閉性導致合理使用認定標準不一 2020年修訂的著作權法對合理使用制度進行了補充,設定了兜底條款,試圖改變以往合理使用情形封閉式列舉所帶來的尷尬處境,但是在面對二次創作短視頻糾紛時,所設定的兜底條款并沒有得到有效的適用。因為短視頻的糾紛并不屬于12種法定情形的任何一種,法官便試圖通過對第二十四條第二項——“適當引用”條款進行文義解釋后適用,但不同法官的解釋標準不一,往往出現“同案不同判”的尷尬情形。例如在“西安佳韻社公司訴上海簫明公司案”中,一審法院便使用“適當引用”條款,認為被告將涉案作品置于向公眾開放的網絡服務器中。雖然一次播放的片段可能只有1分鐘,但這些片段依然屬于對原作品的簡單復制,原作品經過復制后任何一個片段都會被識別并向公眾播放,這一引用的目的顯然不是介紹、評論原作品,不構成合理使用。二審法院卻認為上海簫明公司對涉案作品的使用是較為碎片化的片段性使用,片段性的使用并不連續,不屬于將相對完整的原作品提供給網絡用戶,網絡用戶并不能從上海簫明公司所呈現的片段中了解到原作品的大致內容以及感受到原作品所帶來的精神上的美感,因此構成合理使用。從上述案件可以看出,二次創作短視頻侵權邊界是模糊不清的,該類糾紛的特點在于有可能構成合理使用,但是由于相應法條的缺失以及封閉式列舉法定情形的缺陷,二次創作短視頻是否屬于“合理使用”的范圍在司法實務界存在較大的爭議。 “適當引用”條款解釋標準不一 二次創作短視頻如何適用合理使用制度在學術界同樣引起了很大的爭議。董彪認為,即使短視頻所引用的原作品是未曾公開發表的作品,短視頻創作者也需要保護原作者的權益,不能超出合理使用范圍。林妍池認為,需要從引用目的和引用數量上認定二次創作短視頻是否構成“適當引用”,若創作者的意圖不限于“介紹、評論或說明意圖”,摻雜著更多元的意圖或引用數量過大,則不應當認定構成合理使用!斑m當引用”對解決二次創作短視頻糾紛的操作性不強,先考量引用的目的還是先考慮引用的內容、數量,學者們各執己見。有學者認為通過增加“轉換性使用”,將其作為合理使用的新方式,便可以恰當地規范短視頻創作者的二次使用行為。虞鑫則從文化產業發展的角度出發,認為針對現如今短視頻侵權頻繁的現象,未來需要對短視頻行業的發展進行必要的規制和引導,不能矯枉過正,更要避免各大平臺以版權保護為名行壟斷牟利之實。 “轉換性使用”的適用標準不明 我國現有法律對于“轉換性使用”的考量標準沒有明確規定,對“轉換性使用”在合理使用制度體系中的地位也沒有清晰的認識。爭議的焦點在于二次創作短視頻的轉換性使用是以內容還是以目的為判斷標準。內容性轉換顧名思義是對作品的內容進行修改,目的性轉換是指二次創作者創作的目的和原作者創作的目的不一致。在司法實踐中,存在適用內容性轉換和目的性轉換兩種不同的判斷標準,沒有適用先后之分。若以內容性轉換為標準,如果二次創作者對內容進行了實質修改,則認為屬于轉換性使用。但該標準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性,首先是對內容的考量必須要考慮到是否打破了演繹權控制的邊界,其次是司法實踐中經;煜齼热莸母淖兒脱堇[行為,還需要在二者之間設定清晰的標準,這加大了法官適用合理使用制度解決糾紛的難度。若以目的性轉換為標準,情況將會改善,因為目的性考量通常會涉及二次創作者的使用目的和使用的正當性,更多的是對客觀事實的考量,參考標準更具有統一性。但是否只要目的性和原作品不一致,就能認為是轉換性使用,進而進一步認定構成合理使用呢?筆者認為,還需要對轉換性使用的適用范圍進行進一步的限定。 二次創作短視頻適用合理使用制度的原則 二次創作行為應當符合“轉換性使用原則” 從比較法角度看,當今世界各國主要存在兩種立法模式來判斷合理使用行為。第一種模式是《伯爾尼公約》第九條第二款所規定的三步檢驗法。第二種模式是美國著作權法所規定的“轉換性使用”,也被稱為“四要素考量原則”。在司法實踐中,法院也并沒有厘清兩種模式的重合之處!稗D換性使用”是指使用原作品是基于不同的目的或不同的用途,并在原作品的基礎上創造了新的價值、新的理解。我國著作權法并沒有使用“轉換性使用”的概念,但在司法實踐中,法官在處理相關糾紛時在判決理由上對“轉換性使用”概念有著靈活的借鑒。例如在“王莘訴北京谷翔案”中,通過對美國著作權法中“轉換性使用”概念的借鑒,法官認為谷翔公司涉案復制行為可以認定為合理使用的特殊情形,該行為可以被認定為合理使用。因此“轉換性使用”的考量可能決定著整個案件的走向。 從法釋義學角度看,著作權法列舉了12種合理使用的具體情形,第二十四條第十三項屬于兜底條款。對于二次創作短視頻糾紛,法官需要對二次使用行為進行解釋,最多引用的條款是第二十四條第二項“適當引用”,但法院在個案中對“引用的數量”和“引用的內容”缺乏統一的考量標準。在實踐中,關于二次創作短視頻的糾紛在法條上很難找到對應的規定,缺乏操作性靈活的法條。相對而言,美國所規定的合理使用制度并沒有窮盡式列舉合理適用的情形,而是規定“四要素考量原則”,更能靈活應對該類糾紛。 二次創作行為不應當影響原作品的正常使用 對于二次創作短視頻與原作品正常使用相沖突的情形,需要明確“正常使用”的內涵。社會一般人的理解是創作者的二次使用行為不影響原作品的市場銷量,譬如影視解說類短視頻,這類短視頻的出現并不一定會影響觀眾觀看原作品的興趣,相反,如果短視頻創作者以巧妙的構思對影視作品進行解說,并且留下一定懸念,還會為影視作品帶來一定的宣傳效果。因此,一些觀點認為,二次創作短視頻與原作品在市場上并不存在競爭關系,屬于“正常使用”。但上述觀點很快就引起著作權人的抨擊,他們認為未經授權的短視頻已經嚴重侵犯了自身權益。通過上述觀點的對比,筆者認為,不應當把“正常使用”的范圍過分限縮,若是如此理解,那么二次創作者的一切行為將都不能被認定為“合理使用”。 二次創作行為不應不合理地損害原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 二次創作行為若超出合理使用邊界,勢必會對原作者的權益有一定程度的損害。在現如今影視制作越來越精品化、工業化的背景下,一部影視作品的成本往往達到千萬甚至過億級別,與此同時,短視頻的制作門檻越來越低,如在抖音平臺上,用戶只需要簡單剪輯,再搭配上背景音樂即可完成一部“二創”作品。若只是簡單地介紹,二次創作短視頻還不至于能代替原作品,但抖音上有很多影視解說博主會對影視作品進行分集解說,透露大致的劇情,短視頻“劇透”的行為已經觸及相關權益方的生存底線。 當然,從平衡各方利益和文化發展的角度來看,著作權法對著作權人的利益保護也不應過于寬泛。著作權法所規定的合理使用制度需要衡量作品使用人與著作權人之間的利益,所以更強調的是“合理”二字。 二次創作短視頻合理使用規則適用的完善建議 對“兜底條款”進行開放性適用解釋 著作權法在2020年進行調整修訂后,對于合理使用制度的設置采取“法定情形列舉+彈性規定”的立法模式。彈性規定即著作權法第二十四條第十三項規定的“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該條款由于過于抽象并沒有得到有效適用,立法者希望通過增加該條款改變以往合理使用封閉性立法尷尬處境的意圖并沒有實現。 可見,封閉式的合理使用制度急需變成具有相對開放性的適用條款。以往,法官對“三步檢驗法”的適用主要局限在對12種列舉情形的補充解釋,是對12種法定情形的目的解釋;诖,著作權法第二十四條第十三項可以解釋為合理使用的一般條款,同時把“三步檢驗法”的“第二步和第三步”補充解釋為一般條款的一般適用規則。法官若發現所列舉的12項具體情形無法適用時,可以根據“三步檢驗法”的“第二步和第三步”作為除法定情形外的一般情形進行補充適用,此時原本封閉性的兜底條款就達到了開放性適用解釋的效果。 利用“轉換性使用”完善對“適當引用”條款的解釋 “轉換性使用”和“適當引用”并不能完全等同,對作品的轉換性使用并非一定構成合理使用,只能認定轉換的目的和用途越偏離原作品本來的目的和用途,對合理使用其他因素如引用比例和實質性、作品性質等的考量比例就相對越低,就越容易構成對原作品的合理使用。 對二次短視頻創作者“適當引用”的首要考察因素應是對作品進行了“轉換性使用”,即二次創作的短視頻增加了不同于原作品的新目的、新用途或新表達,其意義在于將“二次創作”行為更靈活地合法化,而不再局限在引用的比例、作品的性質上。根據引用目的或用途的不同把創作者的使用行為納入合理使用的范疇,但同時還要注意,轉換性使用要符合前文所提到的一般性規則構成要件,即不應當和原作品產生市場競爭關系以及不合理地損害原作品的權益。通過新的“三步檢驗法”限制“轉換性使用”的適用范圍,如此才能有效地平衡二次短視頻創作者的創作需求和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 監督短視頻平臺與著作權人簽訂著作權許可協議 基于復雜的網絡環境以及著作權人和侵權人之間力量懸殊等因素,著作權人維權阻礙重重,在偌大的網絡中尋找到侵權者并追究其侵權責任顯得有些異想天開。短視頻平臺也應當承擔相應責任,平臺上存在著大量短視頻“搬運工”。該類行為與二次創作短視頻適用合理使用制度的原則背道而馳,需要進行嚴厲的打擊和規制。短視頻平臺需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和義務,對侵權行為采取“事前預防”措施。 筆者認為,歐盟對短視頻平臺責任的設置值得借鑒,即要求短視頻平臺與著作權人簽訂著作權許可協議。2019年歐盟出臺了《數字化單一市場版權指令》,根據《數字化單一市場版權指令》的相關規定,若短視頻平臺允許二次創作者上傳經過二次創作后的作品,屬于實質上向不特定人群傳播行為,應當承擔與著作權人協商并獲得授權的義務;诖,平臺有必要與相應的著作權人簽訂著作權許可協議,就二次短視頻創作者在一定范圍內對原作品的利用問題進行協商。 短視頻的發展勢不可擋,雖然新修改的著作權法試圖通過設置“兜底條款”來完善合理使用制度,但是由于沒有擺脫封閉性立法模式,并不具有實質操作性。因此,應當從改變“兜底條款”的封閉性出發,吸收“轉換性使用”規則并進行本土化改造,同時從完善短視頻平臺的責任與義務等方面對合理使用制度進行完善,規范短視頻二次創作行為,使得二次創作市場和原創市場相互激勵,共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