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頁 >> 期刊中心 >>文旅融合 >> 數字經濟助力保護文物活態
详细内容

數字經濟助力保護文物活態

时间:2023-09-11     作者:寇天驕【原创】

當前,數字經濟發展浪潮奔涌,文物領域的新產業模式、新傳播形態、新消費體驗不斷涌現。用數字經濟盤活文物資源,促使文物的文化內涵與藝術價值具象化落地,推動文化產業轉型升級,已成為文物活態保護的“重頭戲”,F立足于數字經濟背景,對數字經濟和活態保護進行概念解析,總結和分析數字經濟下文物活態保護的積極現象和現實困境,提出數字經濟下文物活態保護的實踐路徑。


當前,數字經濟加速發展,Web3.0、元宇宙、數字虛擬人、數字藏品等開啟了人類數字文明新時代。數字演播、數字娛樂、數字影像、動漫游戲等數字業態深入文物活態保護的方方面面,數字經濟也由此成為“讓文物和文化遺產活起來”的重要途徑。數字經濟擁有堅實的發展基礎,先進的科學技術以及廣闊的市場空間是重組文物產業鏈要素資源、重塑文物領域經濟結構、改變文物傳播形態與傳承方式的關鍵力量。利用數字經濟促進文物活態保護有利于促使文物與藝術、設計、網絡、工業、體育、金融等多個業態發生關聯,打破文物活態保護過程中原有的產業邊界,革新價值創造模式,提升文物數字文化產業發展效率;還能夠促進文物文化產品的精準供給,帶動文物數字文化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幫助文物文化產品開拓新市場,提升文物的附加值。值得注意的是,要推進文物活態保護,就要在文物活態保護工作中融入數字經濟,既要有行政手段的支持,同時還要考慮市場培育,其中最關鍵的是要打通文物活態保護的上下游,形成完整的產業鏈。

數字經濟與活態保護的概念解析

數字經濟

數字經濟是以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數字技術為核心驅動力,以現代信息網絡為重要載體,通過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速重構經濟發展與治理模式的新型經濟形態。

活態保護

活態保護是在文物保護的基礎上對文物資源進行合理的開發利用,其不再簡單地將珍貴文物資源看作單一、孤立的藝術形式,而是將其視為一種極富生命力、能夠滿足人類生存需求、具有時序性的藝術形式。

數字經濟下文物活態保護的積極現象

文物數字互聯開啟新探索

當前,文物事業與數字經濟交織交匯,與現實生產生活相互融合,呈現出勃勃生機,數字化也因此成為文物活態保護的重要途徑。一方面,文物數字化保護漸行漸進。高精度實景三維數字建模技術、數字多媒體技術、矩陣全景數字化技術、高精度3D數字化技術、元宇宙技術等的應用愈加廣泛,使文物的檔案信息得以永久保存,進而使珍貴、脆弱文物的色彩、文字、結構、紋理等信息能夠得到準確采集、有效保存,破損的出土文物以及面臨破損和腐化風險的文物得以更為科學精準地修復。而在田野考古、文物安全巡查、世界文化遺產監測、數字化勘測等領域,無線傳感技術、幻影成像技術、3D打印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無人機技術等的應用逐漸普及,為文物活態保護帶來了更多便利和可能。另一方面,文物數字化展示亮點紛呈。全息影像、網上展廳、虛擬展覽、藏品數字化、線上演播、沉浸式體驗等新技術、新方法全面鋪展,配合故事化的敘事方式、真實的場景營造,能夠生動復原文物的完整形態,讓靜態文物“活”起來。如此一來,觀眾可以更好地了解文物歷史和文化背景,同時也使文物走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比如,央視春晚創意音舞詩畫節目《憶江南》運用了CG等特效手段,使我國古代名畫《富春山居圖》一下“活”了起來,得到了業內人士和觀眾的交口稱贊。這就為文物活態保護提供了另一種方式,即用音像記錄文物歷史,“數字化生存”將成為文物活態保護的重要手段。

文物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數字經濟時代,數字技術創新了產品和服務方式,推動著產品與服務形成產業,由此陸續出現了數字演播、數字音樂、數字娛樂等新業態,形成了數字文化消費浪潮。在這樣的背景下,文物的體驗價值不斷提升,“活”在數字世界成為文物的現實表征,數字文化產業逐漸成為文物活態保護新的發展方向。一方面,文物數字化傳播深入人心。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簡單的、單向的文物線下展覽活動既不能突破時空與實物的限制,激發受眾的興趣,又容易使文物被束之高閣。近年來,數字傳播成為文物增強適應力、獲得新生的一個重要途徑。一些文物單位重視“生產工藝”創新,通過場景勾畫、視覺融合,以現場展示與數字技術結合、人與文物跨屏交互的方式,用故事化、具象化的文物影像敘事促使文物變得更加直觀、生動。比如,就靜態的書畫文物而言,人們可以借助3D投影技術使其以數字化形式展現,促使靜態的字畫內容變成一個動態的場景。另一方面,文物數字化融通初見成效。隨著數字技術的蓬勃發展,文物與經濟產業、教育產業、旅游產業、文化產業等的融合程度不斷加深,文物與文創嫁接,與旅游融合,與科技聯姻,與教育銜接成為一種新的現實圖景。文旅數字藏品、文物短視頻、主題微信小程序、文物衍生文化節目等跨界融合產品精彩紛呈,“文物+旅游”“文物+教育”“文物+文創”等新模式相繼涌現,“數字故宮”“數字藏經洞”“數字長城”等數字化產品面向全國推廣。

數字經濟下文物活態保護的現實困境

數字活態保護認知偏差

數字經濟下文物活態保護的特征表現為活態變遷、延續以及傳承,其根本要義是使文物的文化功能、歷史功能、經濟功能等功能構成受到新時代經濟模式的保護,并使之成為人們消費模式、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所以,數字經濟下的文物活態保護應當依托更多新的文化業態,以科技創新為手段,傳承發展現階段文物中仍然有生命力、有價值的東西。然而,在市場化發展邏輯下,為了獲得較為可觀的曝光率和經濟收益,部分文物活態保護數字經濟發展或墨守成規,或效顰于時髦風尚,導致數字經濟產業鏈建設與文物文化精神傳承之間出現斷裂,產業發展模式發生異化。

數字化建設進程緩慢

在新時期,數字技術與設備賦能文物活態保護的效果愈加明顯,場景化體驗設計、互動式設計、精準化供給匹配等漸漸融入文物活態保護之中,促進了文物活態保護的全要素升級。然而,由于經濟條件、人才素質、思維認知等因素的影響,部分文物單位的數字化建設進程緩慢,只是習慣性地進行表面的數字化建設,涵蓋數字資源庫建設、數字展示、數字文化創意產品制作、體感互動等要素的數字活態保護體系不完善,對文物的數字化展示、數字化傳播、數字化傳承缺乏系統的安排和運作,難以讓文物活態保護突破物理空間;甚至部分文物單位對數字技術與設備的投入不足,沒有完成基礎的數字化建設工作。

數字文化產業發展存在結構性矛盾

數字文化產業是數字技術與文化創意產業的融合創生,已經成為我國文化產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的新業態。但是,不論是哪個產業結構調整,都涉及利益格局調整和激勵機制重構,都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在這一進程中,文物數字文化產業發展也存在一定的結構性矛盾。具體表現如下:部分文物數字文化產業起步較晚,商業模式更新相對滯后,線上發展習慣未完全建立,更傾向于在現實場景中提供文化產品和服務;文物活態保護手段仍以周邊、研學、現場活動、藝術節、展覽演出等為代表的線下產業為主,在數字影像、動漫游戲、數字設計、數字展覽等數字文化產業領域涉獵不足。盡管部分文物數字文化產業進行了新的嘗試,如打造數字藏品,制作文物短視頻等,但是商品化轉化率不高,仍存在內容質量不高、內容原創能力不足等問題,在體驗性和品牌性方面還需要進行深度創新,在行業互鑒和跨界合作方面仍然沒有獲得大的突破,尚未實現從規模增長到質量增長的轉換。

數字經濟下文物活態保護的實踐路徑

樹立高質量發展理念

從長遠來看,落后的發展理念會使文物活態保護數字經濟發展陷入窘境。因此,文物數字化活態保護應當轉變發展理念,樹立精品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充分認識到文物領域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一要牢固樹立內容生產精品意識,堅持以文化內容為王,統籌好文物數字化產品的商業價值屬性與其文化底蘊、價值理念、藝術水準、內容質量、審美觀念等之間的關系,推進產品在題材、品種、風格和載體等層面的優化與創新,精心打造文物文化品牌,擴大優質文化產品供給。二要增強促進文化發展的社會責任意識,堅定文化自信,堅守中華文化立場,遵循文化產業發展規律,緊跟新時代潮流,勇于回答新時代問題,用明德引領新風尚。三要堅持產業生態高質量發展理念,精準定位文物文化資源,把握數字經濟下文物活態保護的生產消費平臺化、消費模式多樣化、消費空間在線化、消費主體多元化等特征,從技術創新、文化創意、文化服務、跨界賦能、市場發展等維度出發,發揮云端消費優勢,擴大實體消費優勢,轉變文物傳統文化業態,不斷解鎖文物數字經濟文化消費新場景,培育出更多新的文化業態。

布局文物活態保護數字化建設

首先,依托短視頻平臺、電視節目、多媒體顯示屏等載體,主動適應數字化時代文物價值展現方式和創造方向,通過照片掃描建模、PCG、實時渲染和動態光照等技術再現文物,實現高精度、交互式的文物數字還原。比如,“數字藏經洞”通過激光掃描、照片重建技術,結合游戲引擎的PCG技術、PBR技術,以毫米級精度1∶1還原藏經洞壁畫、文物細節,并模擬不同時間段敦煌莫高窟的光照、植被等情況,在線上構建了一個全真數字藏經洞,“重現”了當年藏經洞萬卷藏書的景象。其次,瞄準數字文化領域關鍵核心技術、裝備,利用VR、“5G+8K”、AR、全息投影、3D掃描建模、互動投影、XR、元宇宙、數字沉浸式光影設備等數字文化生產要素,打造文物3D數字藝術展等項目,實現實體世界與數字世界的無感切換,提供無縫銜接的沉浸式物聯網融合體驗,從而豐富文物展示類型,推動數字文物文化產業發展。最后,助力文物數字產品的精準供給。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對文物數字化產品的生產、傳播、消費、服務等環節進行數據分析,精準把握社會各主體需求,及時調整商業模式;根據內部和外部條件及時預測、把握新時代消費者的文化品位、鑒賞水平、審美偏好、消費習慣,精準分析用戶畫像,定制個性化的文物數字化產品,實現文物數字文化產品的智能推送與精準分發。

發展數字文化消費新場景

站在數字世界的大門,應當圍繞文物IP故事賦能、文物文化事件體驗賦能、文物文化服務跨界賦能三個重點方向,以《“十四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中提到的線上演播、數字創意、數字藝術、數字娛樂、沉浸式體驗等新型文化業態為基準,在文物領域發展數字文化產業。首先,要推進數字IP在文物活態保護中的故事賦能。注重歷史文物與時代文化的連接,從文物資源中提煉原創的數字文化IP,在講好文物核心文化故事的基礎上打造文物文化品牌,繼而實現對文物產品和服務的提質和擴容。其次,要推進數字文化在文物事件中的體驗賦能。擴大文物領域優質數字文化產品供給,深化文物的娛樂、探索、游覽、場景體驗等屬性,利用5G、XR、全息投影等技術,將其融入以有聲讀物、短視頻、網絡影視作品、網絡游戲、數字文化賽事、云直播、云演藝、VR體驗項目等為代表的數字經濟文化產品體系中,進而打造更具沉浸感的文物展示內容,彌補受眾因客觀原因不能親臨現場的遺憾,增強文物展示的互動性和參與感。最后,要推進數字文化服務在文物活態保護中的跨界賦能。實施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借助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探索文物在賦能藝術展覽、景區旅游等方面的功能,推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網絡視聽、在線展覽、電競賽事、動漫游戲、在線新聞、網絡文學、創意設計、在線演藝、教育培訓等項目的發展,構建文物領域的數字文化產業鏈。

數字經濟是引領未來的新經濟形態,發展數字經濟是實現文物活態保護,進行文化生產、傳播和消費的戰略抉擇,是開創文物事業發展新局面的必由之路。數字經濟下,文物活態保護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具體表現為文物數字互聯開啟新探索以及文物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與此同時,文物活態保護也面臨著新的現實困境,其中包括數字活態保護認知偏差、數字化建設進程緩慢、數字文化產業發展存在結構性矛盾等。因此,數字經濟下的文物活態保護應當樹立高質量發展理念,布局文物活態保護數字化建設,發展數字文化消費新場景,推動文物文化生產格局重構,創新要素主體組織模式,在數字經濟背景下鍛造出文物活態保護的新長板。


站群導航
版權所有:《文化產業》雜志社    糾錯電話:0351-4120998 郵 編: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區柳巷南路云路街2號  投稿郵箱:whcytg@163.com

晉ICP備2021019266號-1 | 國內統一刊號 CN 14-1347/G2 | 國際標準刊號 ISSN 1674-3520

廣告經營許可證號 1400004000083 | 郵發代號 22-415 |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12377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

www.aimei99.com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蒼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鈕 seo seo
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试看_4444亚洲人成无码网在线观看_精品天堂无码久久亚洲欧洲_国产欧美精品Va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