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頁 >> 期刊中心 >>文旅融合 >> 數字化為非遺開發注入新動能
详细内容

數字化為非遺開發注入新動能

时间:2023-10-16     作者:張博超【原创】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在長期發展中蘊蓄下來的獨特文化資源,代表了某個區域人們的傳統知識、技能和實踐,F今,這些經過歷史長河洗禮流傳下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在現代社會中的傳承與開發面臨諸多問題。在數字化背景下,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加速涌現,數字化技術將如何助力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利用模式的創新?現闡述數字化技術在開發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的優勢及注意事項,進一步提出數字化背景下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利用的建議,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獻計獻策。


當前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工作面臨的瓶頸

開發工作量大,利用效率低

首先,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廣泛,包括傳統技藝、口述傳統、表演藝術等,因此需要針對各個領域展開詳盡的研究和整理,以便人們更好地理解和傳承相關知識和技能。這項開發工作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資金和時間。

其次,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工作需要保持“原汁原味”和傳統特色。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過程中,需要尊重傳統文化的價值和特點,保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純粹性。然而,當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利用效率低下,特別是在對相對復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數字化開發時,需要確保相關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這對于開發者來說是頗具挑戰性的任務。

受眾以老年人居多,傳承人相對稀缺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代代相傳的寶貴財富,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傳統技藝和知識面臨失傳的風險。同時,現代社會的快節奏和物質化傾向導致年輕一代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注度不高,缺乏傳承意愿和動力。

在這一背景下,當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工作遇到了很多困難。一方面,由于傳承人數量不足,相關知識和技能很難得到有效的傳承;另一方面,傳統文化對年輕人的吸引力不足,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在市場上的競爭力較低。因此,如何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利用工作中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未形成規;a業鏈

非物質文化遺產雖然具有豐富的內涵和多樣的表現形式,但是由于市場需求和商業運作的限制,很難形成完整的產業鏈。這不僅限制了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利用的發展空間,還導致相關項目的可持續性和商業化程度較低。

由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點,其開發利用需要大量時間和資源。然而,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項目往往面臨著資金、技術和市場等方面的限制,難以形成規;虡I模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利用涉及多個領域和行業,需要協調各方的利益和資源,這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開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開發利用的優勢

儲存模式發生巨大變革

首先,數字化儲存方式能夠有效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原始形態往往受到時間、環境和人為因素的影響而遭到破壞。數字化儲存方式可以永久保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相關信息,并進行復制和備份。這樣一來,即使原始非物質文化遺產發生損壞或丟失,也能夠通過數字化儲存的資料進行還原和重建。

其次,數字化儲存方式能夠有效擴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范圍。通過互聯網與其他數字平臺,用戶可以在任意時間、任意地點訪問和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相關知識。不論是通過線上教育平臺提供視頻課程,還是通過社交媒體分享相關資料,都能夠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相關知識和技藝得到廣泛傳播,吸引更多人關注和參與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開發利用中。

開發方式更加多樣

數字化技術的運用能夠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采集工作的自動化。圖像識別、語音識別等技術可以自動從圖像、視頻、音頻等多媒體資料中提取相關信息,減少相關人員的工作量,使得文化工作者能夠更加專注于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解讀和應用,提高開發效率。

數字化技術的運用使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方式更加豐富多彩。通過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開發者可以為用戶帶來沉浸式和互動性體驗。不論是通過虛擬現實技術模擬傳統表演藝術,還是通過增強現實技術實現交互式學習,都能夠為用戶帶來全新的感官體驗和學習方式。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技術的更新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創意產業、虛擬世界為未來新消費提供了便利,成為數字化活化文化遺產的新契機。

提升文化遺產的藝術美感

數字化技術的運用能夠讓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表演藝術更加廣為人知。對傳統表演藝術進行錄像和制作,并通過互聯網等渠道進行傳播,可以使更多觀眾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欣賞到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精彩表演。中國綠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在四川省九寨溝縣漳扎鎮建設的藏羌非遺博物館就是非遺開發展示的典型案例,該博物館內匯集了藏羌織繡、羊皮鼓舞、藏醫藥等優秀傳統文化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品,并通過數字化技術提升游客的觀賞體驗,增強游客的參與感和沉浸感。

數字化技術還能拓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藝術表現形式。通過應用數字化工具和軟件,藝術家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可以將傳統藝術與現代藝術相融合,創造出全新的藝術作品。例如,利用電子音樂和數字媒體技術,可以將傳統音樂、舞蹈與現代音樂、影像相結合,創作出更富有創意和獨特性的藝術作品。這樣的創新不僅能夠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藝術美感,還能夠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傳統文化。

數字化背景下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利用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注意保護,避免失真

首先,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數字化記錄和呈現需要準確地捕捉和傳達其核心特征,包括對技藝、傳統儀式、口述傳統等方面的觀察和研究,以確保數字化呈現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在數字化開發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過程中,應盡量避免過度處理和修飾,以保持作品的“原汁原味”。

其次,要選擇合適的數字化工具和技術。在選擇數字化工具和技術時,應該尊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點,避免過度依賴某些技術而忽視了文化的本質。例如,在音樂錄音的過程中,要使用高質量錄音設備;在傳統舞蹈的數字化記錄中,要選擇能夠對舞者動作進行慢動作處理的攝像設備等。

此外,數字化記錄和呈現非物質文化遺產也需要考慮到社會、文化和倫理等因素。尊重被記錄的個體、文化群體的意愿和權益,充分征得他們的同意。

認真鉆研,避免急躁

首先,要全方位調研非物質文化遺產,了解其歷史背景、技藝特點等,充分掌握其內涵和精髓。這項工作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包括查閱文獻、采訪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實地參觀等。

其次,需要進行持久的田野調查和實踐。只有通過實地考察,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近距離溝通,身臨其境地感受各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才能真正理解其藝術特點和表現形式。通過實踐可以提煉出更好的創意,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數字化開發利用過程中煥發新的活力。

最后,還需要與其他領域交叉合作。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利用常常涉及多個領域的知識和技術,如數字技術、藝術設計、社會學等。積極與其他領域的專家進行合作,可以共同研究和解決問題,提供更好的開發利用方案和策略。

切實投入,避免盲目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數字化開發利用需要有足夠人力、技術和資金的支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數字化開發利用包括大量研究、記錄、編輯工作,這些工作都需要有足夠的人力支持;同時,也需要有先進的技術和一定數量的設備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數字化開發利用打好基礎。除此之外,如果沒有足夠的經費,調研活動也就無法開展。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數字化開發利用還需要制定詳細的規劃和策略。在投入經費、設備前,需要制定明確的目標、計劃以及相應的策略和措施?紤]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點,應制定合理的時間表和工作計劃,以保證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開發利用工作的順利開展。此外,還需要與相關機構和組織進行合作。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利用往往涉及多個政府部門和組織,與這些部門和組織進行合作可以共享資源和經驗,充分發揮各方優勢,提高開發利用的效果。

數字化背景下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利用的建議

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意識

在數字化背景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工作不得不面對知識產權問題。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的共同財富,蘊含著獨特的文化和歷史信息,需要得到適當的保護和管理。

相關機構和組織應該樹立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加大對相關法律的宣傳力度,包括向相關從業者普及知識產權的基本概念、法律法規和保護方法等,使他們能夠正確理解和處理知識產權問題。除了法律保護之外,還要倡導尊重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知識產權,增強參與者的責任意識和道德自覺,從而減少侵權行為。

相關機構和組織還應加強國際合作和交流。非物質文化遺產通常具有跨國界和跨文化的特點,因此需要在國際層面進行合作和交流。通過加強國際組織之間的協調和合作,制定共同的標準和原則,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國際合作,共同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

提升數字化技術水平

數字化技術的日新月異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利用提供了技術支持,需要進一步加強對數字化技術的研究。大數據、虛擬現實、云計算、多媒體等技術在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利用過程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例如,虛擬人可以通過訓練掌握諸多非遺技藝,并實現24小時無間斷展演。我們需要加強文化主體與技術主體的合作,開發出適合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數字化技術工具和平臺。同時,還應加強對從業者的培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涉及多個領域的專業知識,如互聯網、設計、傳媒等。建立相應的培訓機制,提供相關培訓課程,從而提升從業者的數字化技術水平和專業能力。除了培訓之外,還可以通過建立專業團隊和跨學科合作等方式提高數字化技術水平。專業團隊可以由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員組成,包括數字化技術專家、文化學者、藝術家等。

加強人才培養,提高人才的福利待遇

為了吸引和培養專業人才,有必要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待遇。

首先,要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進行數字化技術培訓。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是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群體,為了提升他們的專業水平和技能,需要對其進行系統性培訓和教育,包括傳統知識和技藝的傳授、實踐經驗的交流以及相關理論和研究的學習等。

其次,要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待遇,吸引更多專業人才投身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工作中。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投入很多時間和精力,因此,提高福利待遇能夠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積極性和工作動力,包括提供適當的薪酬、職業發展機會等,通過市場化價值認可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熱情。

除了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待遇之外,還需要改善傳承環境和條件,提供適當的傳承場所和設施,以及必要的經費和資源支持,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創造良好的環境。

樹立正確理念,加大開發力度

強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每種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是當世無雙的文化瑰寶,是祖祖輩輩用汗水和智慧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各個主體共同努力,包括政府、社區、學術機構、民間團體等。只有全社會共同樹立保護意識,共同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工作,才能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可持續發展。

樹立開放、創新的理念。在數字化時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可以通過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創新。開放的態度能夠促進交流和合作。同時,要鼓勵創新,在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過程中注重保持其原創性和獨特性。此外,還需要加大開發力度,包括加大資金投入,提供技術支持、政策支持等。有關部門可以出臺有利于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利用的法規方案,鼓勵社會投資,提高市場競爭力,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的發展。

綜上所述,通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提升數字化技術水平,加強對專業人才的培養,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待遇,樹立正確理念以及加大開發力度等措施,能夠有效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數字化開發,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創新。

在數字化背景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利用是一項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工作。在利用數字化技術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發展的同時,文化工作者需要謹慎行事,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可持續發展。只有多方協同努力,才能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數字化開發利用,促進文化多樣性和社會進步,讓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煥發出勃勃生機,為人類文明的多樣性和獨特性作出貢獻。

站群導航
版權所有:《文化產業》雜志社    糾錯電話:0351-4120998 郵 編: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區柳巷南路云路街2號  投稿郵箱:whcytg@163.com

晉ICP備2021019266號-1 | 國內統一刊號 CN 14-1347/G2 | 國際標準刊號 ISSN 1674-3520

廣告經營許可證號 1400004000083 | 郵發代號 22-415 |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12377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

www.aimei99.com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蒼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鈕 seo seo
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试看_4444亚洲人成无码网在线观看_精品天堂无码久久亚洲欧洲_国产欧美精品Va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