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頁 >> 期刊中心 >>文旅融合 >> 漢畫中的孝行之美
详细内容

漢畫中的孝行之美

时间:2023-10-25     作者:王強 賈勇【原创】

漢代流行“事死如事生”的觀念,盛行厚葬;趯ι鐣畹木鞈僖约皩Σ恍嗑衽c生命的追求,人們競相營造磚石混作或純石質構筑的豪華冥宅大墓,并在墓室的石材上雕刻各種畫像,其中,反映孝道思想的畫像占據很大一部分,其主要作用在于進行道德教化和孝德標榜,以彰顯儒家文化中的孝道思想,這也是對孝親倫理觀最直觀、生動的反映。


中國傳統文化燦爛輝煌,孝道文化在其中處于重要地位,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一種文化。在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后,儒學取得獨尊地位,人們的思想及社會行為都開始以儒家思想為準則。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以及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促成了畫像石(磚)中孝行圖像的流行。漢代奉行“以孝治天下”,實施“舉孝廉”的選官制度,采用多種舉措推行孝道,因此,孝道觀念在當時社會廣泛傳播并備受推崇。同時,厚葬與墓祭風俗的興起、石刻技術的進步為孝行圖像的產生創造了現實的物質條件。據調查,孝行圖像的分布區域集中在山東、四川、河南、江蘇、內蒙古等地。從漢代墓葬中出土的大量漢畫中可以看出,孝行主要表現在生時奉養、厚葬行為、祭祀方式上。

生時奉養

養親事親、尊老養老在漢代已形成律例,同時,漢代還制定了優撫老人的制度!逗鬂h書·禮儀志》記載:“仲秋之月,縣道皆案戶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玉(王)杖,餔之糜粥。八十九十,禮有加賜,王杖長(九)尺,端以鳩鳥為飾。鳩者,不噎之鳥也。欲老人不噎!崩,在四川成都曾家包漢墓出土的養老漢畫石中,圖上部有一老人,手持鳩杖,背微駝,跽坐在院中,左邊一人手捧器皿走向老人,應是家人給老人送食物(見圖1)。

1.png

古人認為鳩鳥是“不噎之鳥”,賜鳩鳥杖是從國家層面表達對老人飲食正常、身體健康的美好祝愿,有敬奉之義。而民眾在日常生活中要從供養、孝敬、順從等方面來表現對父母的愛。漢畫中有許多反映孝子養親、事親的畫面,比如山東武梁祠后壁出土畫像上層下部的董永侍父畫像:圖中右刻一大樹,田地內一老人(董父)一手執鳩杖,坐在一獨輪車上,另一手指向旁邊一握鋤具的男子(董永),董永扭身回視老人,與其交談,并不時詢問父親有什么需要。車上有一瓷罐,是董永為父親準備的飲用水或充饑的食物。這幅圖刻畫了董永耕作時用車將父親載到身邊隨時供奉這一情節(見圖2)。

2.png

山東、四川等地出土了多幅此類畫像。這說明董永在物質與精神方面無微不至地照顧其父。漢畫中出現次數最多的孝子圖為流傳較廣的邢渠哺父畫像:圖中,邢渠跪在父親面前,有拿筷子夾菜喂父親的;有拿勺子喂的;還有在父親牙齒掉了不能嚼食時,自己嚼碎食物之后再喂的,表現了邢渠對父親的赤誠孝心和無微不至的照顧(見圖3)。

3.png

而老萊子娛親畫像則反映了精神方面的事親,比如,山東武梁祠西壁出土畫像的上部下層圖中,坐在床榻上的老萊子父母相對而笑,手指著地上為他們表演的老萊子,其兒媳則站在旁邊,手執果盤伺候他們。這幅畫反映出老萊子即使自己年歲已高,但只要父母在,依然會把自己打扮成孩童娛樂父母,這一場景感人至深(見圖4)。

4.png

漢畫像石中涌現出諸多孝子養親圖,其目的在于教化大眾。這也是漢代推行孝親倫理觀的最好例證。

厚葬風俗

葬親——在父母去世后,對喪葬的重視是儒家孝道觀念的具體表現之一。受“事死如事生”觀念的影響,厚葬風俗在當時是一種躬行孝道的行為。漢畫中有許多孝子賢孫送葬的場景,比如,河南南陽唐河電廠漢墓出土的喪葬出行圖形象生動地展現了漢代人的送葬習俗:畫面中一人騎馬肩扛幡做前導,其后緊跟六輛軺車,最后一輛車僅刻出一匹馬和馭手,以示車隊之多,絡繹于途,表現了喪葬隊伍的龐大;隊伍前有一人雙手執鍤,旁有一株柏樹。幡又稱“銘旌”,有招魂的作用。送葬扛幡是為了引導死者亡魂順利到達另一世界!抖Y記·檀弓下》記載:“銘,明旌也,以死者為不可別已,故以其旗識之!倍鴪体氃⒁饩蛲练鈮。柏樹為常青樹,寓意為生者希望亡者在另一世界能夠長壽(見圖5)。

5.png

例如山東微山縣微山島溝南村出土的一件送葬畫像石,畫像分為三部分,畫面中格為一隊送葬人群護送一輛放置棺槨的豪華四輪喪車走向墓地;畫面右格是一片茂盛的山林間,一群人正在挖好的墓穴旁準備安葬祭拜的相關事宜(見圖6)。

6.png

墓葬畫像中包括許多再現逝者生前生活的畫面,這是希望逝者在冥間依然可以享有與生前同樣的生活。這也是“事死如事生”觀念的體現,表達了生者對逝者的孝敬。例如,現存于河南南陽市漢畫館的一件庖廚、宴飲畫像石,畫像右側四人,其中三人跽坐,正在品嘗手中食物,第四人伏地叩拜,叩拜者上方刻有兩把提壺。畫像中間部分刻有七層疊案。畫像左側刻有三人,一人右向跽坐,雙手在長案上方勞作;一人正面憑幾而坐,雙手伸向面前幾案;一人正在灶前勞作,灶上有一個大鍋,正在煮食物(見圖7)。這些畫面反映了生者希望逝者在另一個世界飲食無憂。

7.png

在當時實施“舉孝廉”選官制度的背景下,人們為了博取聲譽,不惜花費大量財力為過世的老人建造豪華的仿陽宅墓葬,雕刻畫像并陪葬大量物品,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以厚葬為德,薄終為鄙”的觀念。從發掘出的大量漢代墓葬及出土的器物可以看出當時的厚葬之風。

孝祀

儒家認為子女要孝敬長輩,既要在長輩生前從情感和態度上對長輩表示真誠的尊敬與愛戴,又要將孝敬體現在長輩逝后對長輩的追念與祭祀上。人們把祭祀活動視為人間與冥間溝通的渠道,他們通過祭祀活動表達對長輩的緬懷和恭敬,這也被認為是孝道的延續。漢畫中的祭祀主要表現在祠堂設立和食物擺放上。比如,河南南陽市英莊漢墓出土的祭祀漢畫像石,畫像為多層:第一層刻有墓祀,單檐屋頂,下有立柱、筑基;第二層室內放有五盤和六耳杯;第三層兩側為提梁壺,內置酒水,中間為一樽;第四層為一個疊案、兩個石盒、三個碗;最下面一層為兩棵樹下臥著一條狗,狗的脖子上系著一根繩子,它在看護祭品(見圖8)。又如,山東臺兒莊區邳莊村出土的一塊雙魚漢畫像石,畫面中間刻有一個插有三炷香的香爐,左右盤中各放著一條魚(見圖9)。

8.png

9.png

再如,江蘇徐州青山泉鄉白集祠堂出土的一塊盤中魚畫像石。在圖中,一個刻有十字穿環的桌面上放著三個盤子,盤內盛有三種不同的魚。眾多漢畫像石顯示出了祭祀所用的祭品之豐厚,用具之多樣,以及生者希望逝者在陰間享用豐盛的肴饌。這幅畫充分體現了漢代“事死如事生”的觀念(見圖10)。

10.png

綜上所述,漢代畫像中的孝子孝行圖是當時社會孝道觀的具體表現,為我國孝道文化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具有圖像證史的功能。其豐富的內容、古拙而質樸的藝術表現手法,彰顯出極高的社會歷史價值和文化藝術價值。漢代畫像石孝行圖是當時社會各階層對厚葬理念的理解與體現。研究分析漢代畫像石孝行圖中的豐富內涵,進一步保護、挖掘、開發和利用這一資源,不僅有利于弘揚我國的孝道文化,而且對于當今社會公民提高個人修養,樹立愛國意識,促進家庭和諧,維護社會穩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都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站群導航
版權所有:《文化產業》雜志社    糾錯電話:0351-4120998 郵 編: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區柳巷南路云路街2號  投稿郵箱:whcytg@163.com

晉ICP備2021019266號-1 | 國內統一刊號 CN 14-1347/G2 | 國際標準刊號 ISSN 1674-3520

廣告經營許可證號 1400004000083 | 郵發代號 22-415 |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12377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

www.aimei99.com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蒼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鈕 seo seo
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试看_4444亚洲人成无码网在线观看_精品天堂无码久久亚洲欧洲_国产欧美精品Va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