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海南黎族民間舞蹈之韻时间:2023-10-31 海南黎族民間舞蹈形式獨特、風格鮮明,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并表現出強烈的地域特征,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藝術寶庫的瑰寶。在新時代,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保護和傳承海南黎族民間舞蹈:一要創建民間文化保護小組,專項推進黎族民間舞蹈的保護和傳承工作;二要推進黎族民間舞蹈進學校,豐富傳承人培養模式;三要組織舞蹈比賽等活動,驅動黎族民間舞蹈創新發展;四要發揮新媒體平臺的功能優勢,推動黎族民間舞蹈的廣泛傳播。 黎族歷史悠久,黎族人民勤勞聰慧、淳樸樂觀、耿直剛毅,因為“孤立”在海南島,和外界的接觸相對較少,所以其語言、風俗、音樂、舞蹈等都保留了古代的特征,形成了有別于其他民族、其他區域的獨特風土人情及民族特色,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但是隨著社會發展步伐的日益加快,黎族祖先留下的很多文化遺產都逐漸消亡,部分黎族傳統舞蹈也面臨著失傳的困境,所以在當前環境下,如何保護和傳承黎族傳統民間舞蹈成為重要課題。鑒于此,本文將目光聚焦于黎族民間舞蹈,首先對其基本情況進行簡要論述,其次立足于實踐,秉承“保護、傳承、發展”的思路,提出促進黎族民間舞蹈傳承及發展的思路和方法,以供參考。 海南黎族民間舞蹈概述 黎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黎族人民不僅締造了璀璨獨特的民間文化,還創造了極具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黎族民間舞蹈,豐富了海南島的文化遺產以及中華民族的藝術表達形式。截至現在,海南黎族民間舞蹈已有數千年的歷史,是黎族人民生產生活的結晶,反映了黎族人民對大自然和神靈的崇拜,也體現了黎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祈愿。根據舞蹈內容及目的的不同,海南黎族民間舞蹈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一是慶祝性舞蹈。為慶祝豐收或者表達婚嫁的喜悅之情,黎族人民創造出了婚禮舞、打柴舞、豐收舞等節奏輕快的舞蹈。舞者身穿黎族傳統服飾,做出高跳、旋轉等動作,以表達喜悅之情。其中最為出名的當屬“打柴舞”,該舞蹈以打竹舞為原型改編而成,充分展現了黎族濃郁的民族特色及黎族人民樂觀、熱愛生活的性格特征。 二是民俗性舞蹈。這些舞蹈反映了黎族人民的農耕、捕魚和狩獵等傳統勞作方式,通過動作和表情展現了黎族人民的勤勞和智慧。民俗性舞蹈有舂米舞、轉石舞、祝壽舞、盅盤舞等,此類舞蹈既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也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反映出黎族村寨在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中豐衣足食的景象。 三是宗教性舞蹈,這類舞蹈與黎族人民的宗教信仰緊密相關。在黎族的傳統信仰中,舞蹈被認為是與神靈溝通的一種方式。在宗教儀式或祭祀祖先的活動中,黎族舞者會通過表演敬祖舞、祭神舞、花燈舞、貧苦舞、驅鬼舞等方式表達其虔誠和敬畏之心。在表演祭祖祈佑舞蹈時,舞者通常會身著黎族傳統服飾,手持象征著祖先精神的物品,通過跳躍、旋轉、扭動身體等動作和表情表達他們對祖先的敬畏及思念之情。 海南黎族民間舞蹈的保護與傳承策略 黎族民間舞蹈的保護與傳承是一項長期性、持續性的復雜工作,單純地依賴傳承人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發揮政府、學校、民眾等各方力量,促進其在發揮自身優勢的基礎上形成強大的合力,共同推動黎族民間舞蹈的傳承與發展。鑒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幾點策略助力黎族民間舞蹈的保護與傳承。 創建民間文化保護小組,專項推進黎族民間舞蹈保護工作 在保護和發展黎族民間舞蹈這一非遺的過程中,政府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對于政府部門而言,其一方面需要發揮組織力量,協調各相關部門共同制定切實可行的黎族民間舞蹈保護方案;另一方面需要加強對傳承機構及傳承人的關懷與支持,鼓勵并引導他們身體力行地傳承和弘揚黎族民間舞蹈。 第一,創建專門的文化保護機構。海南省政府要發揮牽頭作用,引導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省財政廳、省民族宗教廳、省文聯等有關部門組建“海南省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領導小組”,專門負責協調、組織開展民間文化保護工作。在保護和傳承黎族民間舞蹈的過程中,政府部門應加大對黎族民間舞蹈的記錄和研究力度,組織專業人員通過各種渠道廣泛收集口述歷史、影像資料、音頻資料等不同形式的黎族民間舞蹈的文化資料,建立專業、完整且清晰的黎族民間舞蹈檔案。在此基礎上,組織專家參與檔案整理和研究工作,使其結合其掌握的知識及積累的經驗,從豐富的資料中凝練出有價值的部分,將黎族民間舞蹈按照舞種進行分類整理,制作出集起源與演變、技術特點、動作要領、保護與傳承方法等相關內容于一體的舞蹈冊,為人們認識和了解黎族民間舞蹈提供支持。 第二,加大經費投入,制訂完善、合理的黎族民間舞蹈保護方案。經費的充足與否直接關系到黎族民間舞蹈能否得到良好的保護、發展,國務院也特別強調要保障重點文化遺產經費投入。所以政府在開展黎族民間舞蹈保護及發展工作時,要將文化遺產保護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保障并加大經費投入。同時要結合黎族民間舞蹈的特點、形式等,制訂合理可行的保護和傳承方案。同時可以借舉辦“海南鄉土文化節”的契機,通過“海南民族民間藝術展”“海南黎苗族歌舞表演”“海南民間音樂專場演奏會”“儋州民族民間文化藝術表演”等系列活動向人們展示黎族民間舞蹈,讓更多人了解并喜愛黎族民間舞蹈。 第三,加強對當地傳承機構或者傳承人的幫扶。首先,政府可以通過設立專門的基金來改善傳承機構的基礎設施,培養傳承人,開展研究和推廣等活動。其次,制訂專門的培訓計劃,提高傳承人的舞蹈技能和知識水平,使其以更科學合理的方式傳承和發展黎族民間舞蹈。政府通過資助傳承機構,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此外,政府可以鼓勵有才華的舞蹈家到這些地區進行指導和培訓,為年輕一代學習與交流黎族民間舞蹈提供更多機會。 推進黎族民間舞蹈進學校,豐富傳承人培養模式 傳承人的數量及質量直接關系到黎族民間舞蹈的保護及發展效果。為使黎族民間舞蹈在新時代得到有效保護并實現創新發展,應充分發揮政府、學校等主體的力量,拓寬傳承人培養渠道,豐富傳承人培養模式,以此培養出更多精通黎族民間舞蹈的優秀傳承人。 首先,海南省政府可以與教育部門合作,結合黎族民間舞蹈的內容、特點、表演形式等制定相關課程和教學大綱,讓黎族民間舞蹈以選修課或者興趣課的形式進入當地學校,讓孩子們從小就熟悉并熱愛黎族民間舞蹈,激發其對本土文化的熱愛。對于藝術類高校,應鼓勵他們結合自身專業特點及專業建設計劃增設“黎族民間舞蹈”專業及課程,系統、規范地培養黎族民間舞蹈專業人才。 其次,海南省政府可以與社區、非政府組織等合作,共同舉辦豐富多彩的黎族民間舞蹈活動,比如黎族民間舞蹈資料展覽、黎族民間舞蹈演出、黎族民間舞蹈講座等活動,向公眾介紹黎族民間舞蹈的獨特之處。這種方式能夠提升社會對黎族民間舞蹈的認知度,對推動黎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政府也可以鼓勵學校組織校際舞蹈比賽、交流演出等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黎族民間舞蹈的學習和表演活動,這樣既能為學生提供展示個人才藝的機會,也能夠增強學生對黎族民間舞蹈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使學生自覺肩負起保護和傳承黎族民間舞蹈的使命和責任。 組織舞蹈競賽,驅動黎族舞蹈創新發展 創新是黎族民間舞蹈發展的根本路徑,也是保護黎族民間舞蹈的重要舉措,而競賽則是驅動創新的有效方法。2023年8月19日至20日,海南省五指山市舉辦“雨林TOP”2023年竹竿舞大賽,吸引了各鄉鎮百余位民眾參賽。在活動現場,舞者們身穿五彩斑斕的民族服飾,伴隨音樂起舞,在有節奏、有規律的竹竿碰擊聲中演繹出靈動的舞蹈,人、竿、聲、舞有機融合,構建了一幅生動多彩、充滿生命活力的畫面。這不僅充分展現了當地傳統舞蹈的獨特魅力,還展現了當地深厚的文化底蘊。不僅如此,比賽現場還特設了一系列文化體驗活動,觀眾可以現場打卡“雨林TOP粉絲營”,與“醉美山城多好客”系列體驗互動,品醇厚的山欄酒,感受舂糍粑制作的傳統魅力,品嘗特色苗家五色飯,喝一杯琥珀湯、奶蜜香的五指山茶,這些活動為人們感受當地文化和民風習俗提供了契機!坝炅諸OP”2023年竹竿舞大賽的成功舉辦為保護和創新黎族民間舞蹈提供了重要啟示。 首先,地方文化局等相關部門應增強責任意識,積極扛起保護和發展黎族民間舞蹈的大旗,充分利用各自的資源和力量,攜手舉辦黎族民間舞蹈比賽等活動,做好舞蹈競賽的籌備和評選工作。邀請專業的傳承機構或者權威人士擔任評審人員,對參賽人員的表演形式、表演內容、表演效果等進行專業公平的點評,并對參賽人員的新動作、新表演形式進行專業謹慎的評判。 其次,擴大參賽人員的范圍。在以“弘揚黎族民間舞魅力”為主題的競賽活動中,主辦方要從保護和發展傳統舞蹈的視角出發,降低參賽人員的參賽門檻,不論是黎族民間舞蹈的傳承人,還是舞蹈專業出身的學員,甚至是毫無專業背景的黎族民間舞蹈愛好者等都可以參加競賽,推進參賽主體多元化,以此顯著提升黎族民間舞蹈競賽的影響力。 最后,優化賽制,完善評審機制。以“弘揚黎族民間舞魅力”為主題的競賽活動分為初賽、半決賽和決賽三個階段。初賽由專業評委對參賽人員的舞蹈視頻進行評審,選拔出優秀的參賽人員晉級半決賽。半決賽在現場進行,由評委評選出進入決賽的選手。最后,決賽將舉行盛大的舞蹈表演,評選出最佳舞蹈作品及最具魅力表演者等獎項,同時給予獲獎人員一定的物質獎勵,激發他們參賽及創新的熱情。在對參賽人員的表演進行評判時,評審人員要提高“創新”比例,在評選規則、評選標準方面表現出鼓勵創新的態度。 發揮新媒體平臺的功能優勢,推動黎族舞蹈廣泛傳播 作為中國文化的瑰寶之一,黎族民間舞蹈不僅承載著黎族民眾的記憶,還展現了黎族獨特的民風習俗和生活觀念,是黎族人民智慧及辛勤勞動的結晶。然而,在現代社會,黎族民間舞蹈的發展及傳播面臨著許多挑戰,比如傳承困難、缺乏宣傳等。因此,在新媒體不斷發展的今天,有必要構建以新媒體平臺為中心的宣傳矩陣,充分發揮新媒體平臺的優勢,促進黎族民間舞蹈實現廣泛傳播。 第一,制作創意短視頻,借助新媒體平臺進行傳播。傳承機構或者傳承人要保持與時俱進的發展意識,緊隨時代發展步伐,清楚地認識到在新媒體平臺全面流行的今天,短視頻已成為人們獲取信息、放松娛樂的主要方式,甚至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可以以“短視頻”為切入點宣傳和推廣黎族民間舞蹈。首先,挖掘黎族民間舞蹈在表演形式、技術技巧、象征意義等方面的獨特之處,通過拍攝舞蹈場景并配以解說的方式制作短視頻,讓觀眾透過視頻領略到黎族民間舞蹈的魅力。在制作短視頻時,要注重創意和故事性,即通過細膩生動的劇情、高度適配的音效或者音樂打造出一個有趣且引人入勝的視覺場景,讓觀眾在較短的時間內感受到黎族民間舞蹈的精髓。此外,在制作短視頻時,可以運用一些特殊效果和后期處理技術增強視頻的視覺沖擊力和吸引力。短視頻制作完成之后,將其投放在小紅書、抖音、今日頭條、微博等受眾廣泛的主流新媒體平臺及社交媒體平臺上,通過準確的定位和精準的投放,提高視頻的曝光度,吸引更多受眾關注,提升黎族民間舞蹈的傳播效果。 第二,豐富黎族民間舞蹈的展示形式,拓寬其傳播渠道。首先,建立黎族民間舞蹈的官方社交媒體賬號,如微博、微信公眾號、抖音賬號等,定期發布黎族民間舞蹈的相關內容,包括演出信息、舞蹈教學、舞蹈團隊的活動報道等。加強與粉絲之間的互動,積極回應粉絲的建議,分享舞蹈背后的故事及其文化內涵,提高粉絲的參與感和忠誠度。其次,與有影響力的舞蹈博主、舞蹈培訓機構、藝術團體等建立合作關系,將舞蹈傳承人與熱門舞蹈博主、藝術團體的舞蹈合作表演視頻上傳到微博、微信視頻號等主流社交媒體平臺,促使更多民眾以社交媒體平臺為媒介了解黎族民間舞蹈的表演形式及特色。此外,創建與黎族民間舞蹈相關的話題標簽和挑戰,如“黎族舞蹈挑戰”“我的黎族舞蹈故事”等,鼓勵用戶參與并分享與黎族民間舞蹈有關的內容,這種基于用戶生成的內容創作形式有助于提高黎族民間舞蹈的曝光度和傳播力,讓更多人了解并喜愛黎族舞蹈。 第三,利用直播平臺推廣黎族民間舞蹈,為民眾認識和了解黎族民間舞蹈提供機會。隨著短視頻的興起,直播逐步成為產品宣傳、銷售的主流陣地,這為黎族民間舞蹈傳播提供了重要啟示。在新媒體時代,傳承機構或者傳承人可以借助直播平臺,以直播的形式開展黎族民間舞蹈表演、舞蹈技藝教學,向觀眾全方位展示和講解黎族民間舞蹈,增進觀眾對黎族民間舞蹈的認識與了解,激發觀眾對黎族民間舞蹈的喜愛之情,鼓勵他們身體力行地保護黎族民間舞蹈,并積極參與各種形式的黎族民間舞蹈表演活動。 在我國大力倡導保護和傳承民間文化與非遺的今天,我們要深入挖掘黎族民間舞蹈的內涵與特色,采取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方式保護并傳播黎族民間舞蹈及其文化內核,讓更多人認識、了解并喜愛這項傳統文化,促使其在各方力量的推動下實現廣泛傳播和永續發展。 2021年海南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課題“海南黎族民間舞蹈文化研究”,課題號:HNSK-(JD)21-30。 (作者單位:海南熱帶海洋學院藝術學院) |